阿超大名黄均超,在老家,熟悉的人都叫他阿超。阿超在老家北漍开了爿机电厂,为全世界大部分的缝纫机提供电磁铁,品种多达300多个。阿超的主业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他的副业却悠然“超”于主业之外——闲暇之余,阿超醉心于地方文化研究,对活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顾山籍音乐家周少梅尤为钟情。少梅是二胡、琵琶的圣手,是民乐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人物,然而,少梅声名寂寂,不要说与他的学生刘天华相比了,就算与他同时期的阿炳比起来,也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每想起这个,阿超的心里便满是遗憾。
阿超的老家离少梅的老家顾山不远,那一带紧邻苏州,也是江南丝竹的发祥地。一次跟着大人跑节场,小巷深处忽然飘出了优美的旋律,阿超停住了脚步,一听,是二胡的声音;再一听,还有扬琴的伴奏声。父亲告诉他,这曲子叫《虞舜薰风曲》,是周少梅传下来的,并说周少梅二胡、琵琶样样精,是位了不起的音乐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阿超的老家成立了国乐社,循着传统的路径吹拉弹唱,弘扬周少梅的丝竹精神。阿超当时在北漍文化站工作,主要从事小戏的创作和演出,闻听这一消息,便找到领导,报名参加了国乐社。2003年,北漍、顾山两镇合二为一,国乐社随之改了名字,叫作周少梅国乐社。几年之后,阿超出任国乐社社长。
阿超在国乐社的工作是敲板鼓。板鼓掌控着乐曲演奏的情感节奏和旋律氛围,是整个乐队的灵魂,所谓板鼓一响、黄金万两。每次执板登台,只要少梅乐曲的旋律一奏响,他的内心就会觉得平静、愉悦,柔和的涟漪一阵阵袭来,最终感觉自己成了一滴音乐的水珠,流进了优美的乐曲。他笑称,自己就是少梅先生的异代粉丝。
然而,让阿超困惑的是,虽然少梅的曲子听上去花好月圆、人寿年丰,但生活中的少梅却穷困潦倒、悲苦交加。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少梅的乐曲呈现出如此端庄祥和的气象?
阿超手头有两本关于国乐教育的讲义教材,一本是《省立锡中周少梅编国乐谱》,一本是《省立常中周少梅编戏曲谱》,都是少梅先生当年亲自编撰,用以指导学生的。前一本讲义收录了二胡、琵琶、扬琴等乐谱80多首(其中二胡曲谱50多首),江南丝竹八大名曲悉数在列。后一本讲义有曲有词,收存了京曲谱21首,还有昆曲、梆子、苏滩、锣鼓等曲谱20多首。两本讲义虽然各有侧重,但曲谱都采用了工尺谱与简谱对照的形式竖写而成,两旁则标以长短不一的竖线及各种板眼符号,林林总总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阿超说,少梅先生不仅是杰出的民乐演奏家,也是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从光绪三十二年,也即1906年起开始国乐教育活动,前后持续了30多年。阿超知道,这两本油印讲义,就是破译少梅国乐世界的“密电码”,少梅的心智意趣、聪慧机敏,他的喜怒哀乐和眼界襟怀,还有刻在他身上的那些深深浅浅的生活烙印,已全部化成了油印讲义里一句句奇妙的旋律。
乐谱终于整理好了。从《虞舜薰风曲》到《采莲》,从《梅花三弄》到《香调》,看得阿超两眼发光。整理少梅先生遗下的这些工尺乐谱,要得益于顾山的江祥声老师的帮助。江祥声的父亲江永基是少梅先生的得意门生,笛子、二胡、琵琶样样精通,江祥声是少梅先生的再传弟子,也深得少梅国乐的真谛——在顾山,江家是名符其实的民乐世家。
还有毛德彦老师,他是顾山的老文化站长、文化名人。耄耋老人了,业余时间埋头研究周少梅,厘清其事功、弘扬其精神。
时间过得真快,快得让阿超心慌,好在国乐社按照既定的方针,“演少梅的曲子、出少梅的谱子”,健康有序地发展着。
再过两年就是少梅140周年诞辰,阿超计划,在少梅华诞来临之前,一要出版《顾山新民乐》《国乐先辈周少梅》(再版)《周少梅乐谱译本》(暂定名)三本专著,二要搞一场顾山之春音乐会,音乐会上演奏的曲子均要从少梅传谱的曲目中精选,再就是要发扬传统,继续与顾冠仁、王爱康等名家合作,在少梅先生原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演新作。
“有空一定要来听我们少梅国乐社的音乐会哟。”临别时,阿超向我们发出了邀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