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一些日常公共行为正通过建章立制加以规范,如何让相对封闭的农村老年人也能明白和遵循,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前不久一天上午,我在镇上路过一家邮政储蓄银行,只见门口一些人在驻足围观。上前一打探,原来是一位六七十岁老婆婆带着狗狗想进银行被保安拦住。保安在耐心地对老婆婆说:“狗不能进入服务大厅,这里有规定。”老婆婆一脸迷茫说:“我家狗狗很听话的,保证没事。”保安继续道:“这不是你家狗狗听不听话,而是单位有规定,我得照章执行。”老婆婆向保安保证道:“若狗狗进去伤人,医疗费我愿意出。”保安见老婆婆不经劝,只能无奈站着对她憨笑。
一旁人也有劝那位老婆婆的,“公共服务窗口,狗狗是不能带进去的。”看来,老婆婆还没理解。也许,在她想来,狗狗和人一样,可以任何场合随意出入,更何况,自家狗狗很听话,小巧乖人,凭啥不能入?
一方有规定,一方觉得没啥要紧。在离开路上,我就猜想,肯定那老婆婆不知晓,平时又没有人告诉她,出门办事也少,所以一些基本公共常识与认知,在她那儿便“卡了壳”。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不断更新与变换,一些日常公共行为通过建章立制正加以规范,这是值得称道的进步。但这些信息如何准确、有效地传递给相对封闭的农村老年人,尤其是上了岁数、宅家的老人,让他们也能明白、遵循,看来有关部门还得下一番功夫。
一方面,农村老年人信息来得迟缓;另一方面,乡村老年公共教育还缺乏必要的“兜底”手段。尤其是一些平时不怎么出去社交、办事且本身文化较低的老年人,难免会碰到此类让人见笑的对答与难堪。我想,乡村需要进一步加大老年常识性教育普及力度,而子女也应成为长辈基本公共认知和必要日常行为的正确信息传递者和积极引导者,这样“里应外合”,或许能缓解此类不必要的尴尬。还有何妙招?期待更多讨论。(石路)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