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首创殿试制度的统治者,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
很多人都知道,“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对于一个朝代来说,并不是好的征兆。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乱臣贼子“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呢?
《资治通鉴》唐纪第一句话,就是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登基那年的正月,那会儿他还没登基,“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唐王也就是李渊登基之前的封号。隋恭帝下诏说,李渊同志平叛有功,可以让他“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这八个字听着就挺霸气,但究竟是啥意思呢?
其实从字面意思,我们也能理解个十之八九。在唐朝以前的古代的人不像咱们今天的富豪或者名流这样坐沙发、坐金丝楠木的椅子,他们大都是席地而坐,进屋还要脱鞋。从这一点上来看,今天我们东边的邻居,他们的很多礼仪还是颇有点像我们的古人。
古代的贵族和大臣,不管是文官还是五官,基本上都有出门佩剑的习惯。所以,当大家以后再看到孔子雕像有佩剑的时候,就大可不必感到讶异。佩剑归佩剑,但你拜见皇帝的时候,拿把剑放在手边上,总是会让皇帝怀疑他会不会像林肯或者尼克松总统一样,遇刺身亡。
因此秦朝的制度就规定,臣子们上殿跟皇上汇报思想就不要佩剑了。所以,隋恭帝允许李渊同志“剑履上殿”,这是给了他多大的殊荣啊。意思就是说,其他人朕未必信任得着,但是李渊是个好同志,朕从来不怀疑他,让他佩剑他也不会把朕怎么着。
另外,再加一条“赞拜不名”:过去,李渊同志山呼万岁的时候,要说“臣李渊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以后就不用了直呼自己的名字了,直接说“臣拜见吾皇”就行啦。唐国公跟咱就甭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
表面上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是帝王给予大臣的一种特殊礼遇。但实际上,这是朝纲混乱、改朝换代的一大征兆。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司马光把这句话作为唐纪开篇的第一句话。这一年正月,隋朝的皇帝下诏唐国公享受这样的待遇。很明显的,下一步就是禅让皇帝的位置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看历史上有谁曾经享受过“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待遇,就一目了然了。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这句话说得是汉帝优待曹孟德同志。后来曹操一直在心里嘀咕自己要不要称帝,尽管他还算比较有节操没敢僭越,但曹丕最终还是称帝了。
这句话中还有这么几个字,“如萧何故事”。刘邦手下功臣第一丞相萧何,在诛灭韩信后称相国,可以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也就是由萧何灭韩信而来的,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而韩信被杀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意思是说,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梁书·武帝纪上》说“诏进高祖都督中外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情况也一样,给了这样的待遇,也没能阻止他称帝。
《三国演义》第四回说“ 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无比。”董卓,什么样的人,大家都非常清楚了。
此外还有,唐哀帝李柷在位之时,朱温已经加赐九锡,可以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后来朱温还是反唐自己做了皇帝。
所以,当唐国公李渊获得了这样的荣耀和权势之后,面对隋恭帝这样以为懦弱无能的皇帝,他接下来将要有什么动作,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